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多产业协同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机遇
来源:火石创造
2021/1/25 12:37:49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各种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所需的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相关用品,包括所需计算机软件等。作为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落地,将从宏观全方位刺激多产业协同发展。


一、

医疗器械产业概述


(一)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目前,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通常可划分为四类,分别是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医疗设备、IVD(体外诊断)。


表1:医疗器械细分市场

图片

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二)医疗器械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甚至超越的发展历程,主要历经了三大阶段。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市场上中低端产品较多。但是建国至今,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表2:我国医疗器械发展阶段

图片

资料来源:《从萌芽到赶超: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三大阶段》


(三)医疗器械产业分析


1.医疗器械产业链分析


医疗器械产业链上游提供器械零部件制造、加工,产业链中游为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产业链下游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终端用户等。


图片

图1:医疗器械产业链全景图

图片来源:火石创造


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作为医疗服务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受益于此,多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据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World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显示,2019年,销售额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5.63%;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达到5945亿美元,2017-2024年间复合增长率为5.6%。


图片

图2: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保健、康复、远程治疗等传统及新经济大健康领域的医疗要求提升,刺激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5年开始至2019年完成了超过一倍的大幅度增长,销售额从3080亿元增长到6450亿元。


图片

图3:2015-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数据来源:火石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容量扩张速度快,但由于相关基础科学和制造工艺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仍集中在中低端品种,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赖进口。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占比75%;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医疗器械产品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为55%,中低端产品占45%。并且在占我国医疗器械25%的高端产品市场中,70%由外资占领,且分布于技术壁垒较高的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主要生产中低端品种。


4.医疗器械产业特点


在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中,医疗器械相对于医药新药有着很大的不同。审批方面,新药需要进行靶标、立项并做临床试验准备,实验通过后经过注册申报、生产许可才能上市销售;而医疗器械研发结束后,产品检验相对简单,流程更便捷,总耗时更短。研发方面,医疗器械产业的特点在于,一是研发周期更短,临床验证后便可报批,可通过实验室研究或有经过确认/验证的非活体研究、计算机模拟等替代性研究,或通过与市售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比研究即可充分验证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部分情形可免于动物实验;二是前期投产成本相对医药更低;三是核心应用技术不同,医药是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医疗器械是高分子材料学、应用物理、电子技术等学科交叉。

 

图片

 图4:2019年医疗器械细分领域进口占比

数据来源:火石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医疗器械产业全球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随着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国产替代率不断上涨,各地区将依托区域要素资源不断强化本地产业发展。成渝地区随着战略落地,预计将迎来全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从空间板块和历史来看,成都和重庆在经济、文化、交通、产业关联度都存在深度联系。同处西南腹地,作为区域内最大的两个中心城市,加强区域协作,相互促进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以点带面推进城市间合作,有潜力带动经济圈内城市群协同发展。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历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批复历经常达9年的努力,自2011年起,从战略规划、战略意义、战略位置上,不断优化升级。2011年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5年川渝签署两省市城市群工作备忘录,提出成渝城市群概念,并通行成渝高铁;2016年多部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川渝签署推动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和专项合作协议;2019年川渝签署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方案;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提出推出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图片

图5:成渝大事件

图片来源:成都商报


(二)规划对产业发展的意义


一是融入国家战略格局。会议提出唱好“双城记”,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国际环境变化日渐严峻,新冠疫情不断发酵,中美贸易摩擦为供应链安全带来不利因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成渝地区进入国家战略布局,作为除三大城市群之外的第四极,被视作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提升了战略位置,不仅能加强经济圈内产业交流和产业合作,整合产业要素,促进协同发展,还能相互强能赋能,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产业影响力,并以成渝地区为中心,辐射西南,乃至带动全国的细分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协同。会议强调了成渝地区的区域经济布局,以优势互补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塑经济版图。从两个单体经济中心各自辐射两省市,上升为经济圈两极双驱动,从质和量两个维度进行了升级,优化区域内整体产业配置,加强产业人才流动,推动产业转移,降低产业成本。


三是夯实产业供应链。从市场空间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部分限制,强化两地产业要素整合,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提升产业供应链效率,扩大产业市场空间。


三、

多产业协同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不仅对多产业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一)多产业协同的预期路径


对标《京津翼协同发展纲要》,纲要差异化区域定位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例如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河北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依托三个地区各自禀赋与适宜方向,从研发、转化、应用维度,充分发挥北京的研发优势和带动作用、天津的区位优势和示范先驱作用、河北的工业产能优势和区域物流中枢定位,分别定义三个地区在经济圈中的功能属性,形成“研发在北京、转化在天津、应用在河北”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落地,借鉴京津翼、粤港澳大湾区等历史经验,预期将会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产业要素配置,促进区域空间、人才、资金、创新、信息等方面的产业协同发展措施。


(二)成渝地区医疗器械产业机遇


医疗器械产业具备研发周期较短、前期投产成本较低、核心应用技术学科交叉的特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产业协同预期下,将迎来相应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机遇。


一是产业关键要素整合,产业发展格局重塑。医疗器械作为多学科交叉产业,在经济圈背景下,面临整合经济圈内城市群产业要素将面临重整,各城市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形成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格局。例如成都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城市大数据发展指数排名前五,天府国际生物城已建成运营,辖区内华西医院连续十年位列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排名第二位,天府软件园已形成电子信息和IT产业集聚效应;重庆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集中度高,有8个产业在47个城市中位居前十,且地处长江闸口,具备相当的航运优势,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是西南地区向外的资源汇聚地与集散地;南充、遂宁、内江等城市群城市拥有相当的劳动力市场和工业土地供应能力等优势。从城市圈视角出发,医疗器械产业关键要素获得整合,赋能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软件开发等行业,促进融合发展,将重塑整个经济圈的医疗器械产业格局。


二是人才技术加快流动,复合学科协同交流。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极,成都和重庆拥有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医学、电子信息、制造类等学科中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校机构,每年为经济圈内各城市输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为各机构企业培育相当的医疗器械产业专业人才,依托成渝高铁、一体化发展,将加速以两极带动城市群的人才、技术流动,加强各地产业交流和相互学习,聚焦医疗产业领域,加强复合学科合作研发生产,加快不同产业领域有机联动,形成区域学科协同进步,相互促进医疗器械发展的产业环境。


三是产业资金加速汇聚,多地协作融资支持。在满足本地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预期各地政府将通过发放奖励、政府信用加持等方式加强经济圈内城市级产业转移和项目落地的资金支持,包括融资、再融资及产业资金投资等,鼓励多地金融机构共同对跨城市产业企业开展扶持工作,包括设立成渝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共建共享融资信息平台等,有助于加速聚集资金。随着国家战略对国民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疗器械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前景持续向好,加之研发周期相对较短、前期所需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短期内将加快引导资金倾斜高速发展的企业和产业项目以及前期资金需求较大的潜力项目。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