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深圳医疗器械走俏国内外市场 从“跑道外的观众”到“赛场上的冠军”
来源:晶报
2024/9/12 14:32:42

图片1.png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实验室。

图片2.png

2023年规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聚集全国领先,亿元以上企业数居各城市之首。超1800家生机勃勃的医疗器械企业和数十家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聚集深圳,覆盖科研、临床、孵化、产业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 ♦全球百强医疗器械企业3家 ♦20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 ♦53家国家级“小巨人”医疗器械企业 ♦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初创企业

图片3.png

2023年6月,首届“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在福田会展中心举办,343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集中展示超500项医疗科技创新成果。

近年来,伴随着全民健康消费意愿的持续提升,医疗器械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不仅“银发一族”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年轻一代也把“养生”挂在了嘴边,血氧仪、血糖仪、身体监测仪等智能医械设备正从医疗机构走入家庭生活,成为了许多人健康管理的高频用品。

与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步,体外膜肺氧合系统、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手术机器人等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开始迎来“井喷式”发展。这其中,“深圳制造”的招牌熠熠生辉。《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医疗器械产值高达990亿元,离千亿大关仅一步之遥,产值规模全国占比约10%,出口占比超过13%,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从曾经“跑道外的观众”到如今“赛场上的冠军”,深圳医疗器械产业何以走出一路逆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圳智造”:

科研、临床、孵化、产业全链条

“现在年轻人都很‘惜命’。”30岁出头的某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宋思捷一边调侃,一边指着腕上的华为智能健康手表笑道,“以前熬夜看球不当回事,现在一熬夜就觉得心率加速,必须时刻监测。”用智能手表记录每天的步数、心率,血氧仪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计实时追踪血压波动,这些新的健康习惯,正成为深圳人生活中的新常态,而旺盛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加速了深圳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由深圳兰度生物自主研发的双层人工真皮正用于一名烧伤患者的治疗,这不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为无数患者带来皮肤“浴火重生”的希望。记者了解到,该产品是国内首个适用于大面积真皮缺损的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双层人工真皮产品,多中心临床证明,这款“人工真皮”的植皮存活率优于进口对照产品。如今,该产品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9项,授权17项,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累计受益患者超过10万人。

从大众消费的智能健康产品到医院高端医械产品,深圳医疗器械企业凭借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正在不断打破进口设备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一批批来自“深圳智造”的新产品新技术,持续走俏国内国际市场。

当前,超1800家生机勃勃的医疗器械企业和数十家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聚集深圳,覆盖科研、临床、孵化、产业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其中,深圳拥有全球百强医疗器械企业3家,20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53家国家级“小巨人”医疗器械企业,以及一大批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初创企业,产业呈集群式发展态势。据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深圳2023年规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聚集全国领先,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居各城市之首。

政策护航,各区各展所长

为助力深圳医械企业的蓬勃发展,深圳政府一揽子政策为企业的创新研发和市场扩展开辟了绿色通道。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先后成立康膝生物、立心科技、国药通用等企业服务专班,通过“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打造个性化监管服务,在产品注册检验、临床试验、注册审评等全环节提供“贴身服务”“驻场服务”。例如,光明区高视泰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晶状体医疗器械注册证仅六个月就顺利获批,项目审批速度较同类项目提高了100%。该项目为广东省首个三类眼科高风险医疗器械“进口转国产”落地政策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人工晶体类“进口转国产”落地项目。

击鼓催征,春潮涌动。当前深圳各区各展所长,在医疗器械领域形成了“百舸争流、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以及“南研发、北制造”的分布格局。南山区定位为总部引领区,坪山区定位为综合发展区,龙华区定位为制造承载区,光明区定位为创新先行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医械企业数量在深圳分居一、二位。

合理的产业分工让各区各展所长,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从核心技术攻关到高效制造的完整生态系统。如国际巨头西门子医疗在深圳完整打通了从前端预研、部件研发、智能生产再到数字化供应链的全链路布局,深圳已经成为西门子医疗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磁共振系统和血管造影系统研发生产基地。如今,全球市场每3台西门子磁共振系统就有一台产自深圳基地。

“国创中心”的设立

从1989年中国第一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深圳安科诞生,到2020年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在深圳落地,工信部认定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目前我国唯一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深圳走出一条从追赶到领先的创新之路。

回首深圳医疗器械产业30余载的发展历程,与产业共同成长的蔡翘梧感触颇深。在深圳工作30余年的他,从深圳安科的一名基层研发工程师到公司高管,再到如今的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秘书长,他见证了深圳医械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到现在迈向国际高端市场的蝶变过程。

在蔡翘梧看来,相较于北京、上海等传统工业城市,深圳医疗器械行业虽起步较晚,却凭借高起点和高标准迅速发展,迈瑞、稳健医疗、新产业等一批企业以自主创新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品牌影响力遍及全球。这种高起点的创新精神,正如蔡翘梧所总结的那样,是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城市精神的延续与深化,如今这把创新之火正越燃越旺。

2020年4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获工信部批复建设,落户深圳龙华,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先健科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顶尖机构和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是深圳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国家在医疗器械领域设立的唯一创新中心。

针对我国高端医疗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困境,国创中心与汉诺医疗、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迈瑞医疗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国产汉诺ECMO产品,于2023年1月获批上市,该产品填补了国内长期空白,成为我国高端医疗装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国创中心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和联影医疗,基于隐正则化稀疏成像理论与高密度非线性射频成像技术,研制成功联影5.0T人体全身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于2022年8月获国家医疗器械注册(NMPA)审批,成为国际上率先突破的超高场人体全身功能磁共振成像产品。

11位院士专家鉴定认为:“超高场5.0T人体磁共振是国际首创,其中磁共振成像射频通道数、梯度磁场强度和临床图像分辨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属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际上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设备空白。”

在这股创新驱动的浪潮中,深圳医疗器械企业技术瓶颈的层层突破,持续刷新全球视野——核心医疗2023年推出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Corheart® 6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精锋医疗推出的“SP1000”单臂单孔手术机器人,已在多个高难度手术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今,政企学研多方合作,正在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链和价值链向更高端迈进。“全国首台”“全球首款”“填补空白”的标签频频出现在深圳高端医疗器械的产品谱系中,一度成为行业追求卓越与创新的代名词。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医疗器械发明专利申请4106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719件,发明专利授权2388件,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

闪耀巴黎奥运的深圳医械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深圳医疗器械巨头迈瑞携一系列创新设备亮相,为赛事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借助奥运会,深圳企业既为“科技奥运”作出了贡献,更在国际上提高了深圳城市的知名度和创新产品的美誉度。

比如迈瑞的急救转运呼吸机让运动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转运变得更安全高效;全触摸屏的便携式彩超设备凭借快速、直观的成像能力,成为现场医疗团队的得力助手;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检测速度是同类产品的一倍……巴黎奥运会上,包括穿戴式监护设备、腔镜吻合器、无线掌上超声在内的诸多高端医疗产品,构成了强大的“深圳医疗力量”,辅助医生在“黄金救治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安全,为全球顶级运动员的健康护航。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今,海外市场正成为深圳医疗器械企业崭露锋芒的广阔舞台。

迈瑞医疗产品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覆盖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TOP100医院中的80家,在全球约40个国家设有63家境外子公司、4大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化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与国际一线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技”。理邦仪器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国际市场营业收入达到9.59亿元,同比增长6.74%,近十年的境外营收占公司总收入50%左右。

今年年初,华大制造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取得重要突破,其旗下的T20超高通量测序仪相继进入中东和欧洲市场;新产业超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单机测速全球领跑;科曼高端麻醉全球领先气动电控技术,实现产品快速检测并达到精准检测结果。此外,还有理邦、麦科田、安健、圣诺等一批深圳企业,在世界舞台上为“深圳智造”这块金字招牌增光添彩。

各区加速发展高端医械特色产业园

医疗器械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医疗器械是国之重器,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可控更是国家战略。

2022年6月,深圳就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20+8”产业集群之一,在产业扶持、平台建设、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并提出计划到2025年,深圳全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

事必有志而后可成。目前,深圳各区政府已加速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以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为例,2024年2月,深圳龙华区发布《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总体发展规划(2024—2035年)》,提出将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为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再如光明区在玉塘先进制造业园区集中布局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挂牌云智科园、天安云谷、招商局智慧城等8个医疗器械特色产业社区;南山高新区、坪山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产业集聚区成效初显。据统计,2023年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值规模达773.01亿元,同比增长6.31%,占全市总产值比例78.06%。

对于2000亿元的发展目标,蔡翘梧充满期待与信心,“相信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良好的创新资源支撑、以及千余家企业的十万从业者的不懈努力,深圳必将成为全球医疗器械产业核心创新高地之一,形成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晶报记者 潘凌霄/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