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互联网巨头下场,超千家机构布局,睡眠健康“线下大战”一触即发
来源:中科睿医官网
2023/11/16 14:30:49

睡眠健康“线下大战”正一触即发。

近段时间以来,包含睡眠医学中心、睡眠门诊等在内的线下睡眠健康机构正快速涌现:11月,广州海珠区昌岗社区医院心理睡眠中心启用;6月,上海安德鲁圣蕊慈门诊部中医失眠特色门诊成立;4月,小豆健康中医康复睡眠门诊示范基地挂牌;3月,安忻睡眠(广州门诊)落成开业……

数据可以一窥机构的增长速度。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11月,我国目前已有1529家线下睡眠健康相关(带有睡眠中心、睡眠诊所等标签的企业)机构。其中,在睡眠诊所标签里,成立5年内的机构占比更是达到了总数的75%。

除此之外,以深圳速眠医生集团、广州康正门诊部、成都隐麓麻醉与睡眠中心、杭州思力普诊所、睡儿美、乙十睡眠、达拉斯睡眠健康集团、飞利浦睡眠呼吸体验中心等为代表的睡眠健康机构不断崛起,且部分企业正快速进行市场拓展,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

11月,睡眠健康相关机构在上海虹桥机场的广告 动脉网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巨头也亲自下场。在此前,京东健康与速眠共同成立了京东健康优眠中心,并在线下布局了优眠门诊。

可以看到,入局者们正蜂拥睡眠健康线下服务场景。而这,与睡眠健康的巨大需求有关: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成年人的失眠率高达58%,且16.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睡眠后没有达到充分休息的效果。要知道,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或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损害认知、记忆、代谢和免疫系统。因此,帮助人们睡个好觉刻不容缓。

随着多方入局睡眠健康服务市场,一场行业新变局正在酝酿。

纷纷抢滩线下场景,睡眠健康赛道迎来转折时刻

睡眠健康是个火热的赛道,相关的品牌和机构快速下场,以期抢滩巨大的线下市场。

但在此前,入局者更多的是以床垫、枕头等寝具为主的睡眠家居品牌,以及睡眠监测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医疗产品的研发商。而作为与用户接触最为紧密的线下服务场景,此前鲜有企业布局,原因有二。

· 一方面,是在需求端,人们对睡眠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人认为睡眠障碍是要去治疗的。

· 另一方面,是在供给端,缺乏专业的睡眠健康机构。比如睡眠专病门诊数量还比较少,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才的数量、培养力度以及参与的机构数量都有待提高。

睡眠健康产业三大方向 动脉网制图

睡眠健康机构有多分散?据《诊锁界》统计,我国现有的1500多个睡眠相关门诊中,约1/2在呼吸科、1/4在耳鼻喉科,其余分布在神经科、精神科、老年科、口腔科、中医科等。参考美国,睡眠医学则属于一级学科,一个稍有规模的医院都设有睡眠诊所或睡眠中心。

治疗也同样存在障碍。这是在于,睡眠障碍是许多疾病的综合症状表现,这些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精神分裂、可能因为代谢紊乱和免疫下降,以及一些躯体疾病,甚至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这些疾病成因所涉科室、分类均不同,对医生的专业度要求高。

但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随着相关科普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睡眠健康,包括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四川华西医院等在内的公立大三甲医院开设了睡眠中心,但规模都不大,人群辐射范围不够广。”投资人程浩表示,“这给了市场端的机构以机会,去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多元的睡眠健康需求。”

正是基于此,嗅到机会的相关机构纷纷入局。这个过程中,民营机构成为增长主力:其不仅能成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和提供差异化服务,还能撑起更大市场想象空间。

具体来说,在线下服务场景,睡眠健康机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医疗服务,比如针对失眠、节律紊乱、夜间睡眠行为等多种睡眠障碍给予治疗。

睡眠健康服务机构主要解决的疾病诉求 动脉网制图

更重要的地方在于,睡眠健康场景具有不错的延展性。例如由于大多处于孕产期的女性睡眠质量会下降,睡眠健康机构则可以帮助她们进行全生殖周期的健康管理;又比如部分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越严重,合并高血压的趋势越明显,所以睡眠健康机构还可以在慢病的干预和管理上提供支持。

从进展来看,目前有三种类型的企业在此深耕。一种是睡眠健康领域的原生机构,主要代表是杭州思力普诊所、康正医疗等;二是跨界者,如飞利浦打造睡眠呼吸体验中心;三是互联网巨头与睡眠健康企业合作,如京东健康。

不难发现,更快速的开店速度、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更多元的入局企业,睡眠健康服务市场已经到了关键转折时刻。

走出差异化路径,睡眠健康“线下之战”如何打?

在人们越发重视睡眠健康的当下,睡眠健康赛道变得愈发火热,但仍处在早期阶段,行业还并未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也使得睡眠健康与眼科、口腔等专科服务赛道已经形成标准化诊疗路径不同,服务方式各异。

以康正医疗为例,其是一家专注在睡眠障碍及轻中型心理服务的端连锁品牌,采用“临床心理睡眠门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预防中心”相结合的系统诊疗及预防模式,构建了集医学诊断、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预防等一体化、一站式的综合心理健康服务。可以看出,其以心理诊疗为突破口,深耕线下睡眠健康服务。

而作为好睡眠365(一款失眠诊疗康复服务应用)的线下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杭州思力普诊所则通过实体医疗与远程会诊结合的方式为人们提供睡眠诊疗服务,包括采用美国FDA认证的非药物疗法治疗各种睡眠障碍等,其模式更偏向“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

同样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还有乙十睡眠,其构建的互联网医院是国内首批以睡眠为主题的互联网医院,可提供睡眠知识科普、线上问诊咨询、预约检测、问诊治疗、跟踪随访等全流程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

在线下,乙十睡眠没有采取偏“重资产”的睡眠诊所,而是在上海等地落地了连锁睡眠充电站——乙十睡眠充电站包含旗舰店、标准店、社区店三种店型,触达城市社区和CBD。在充电站内,配备了乙十睡眠自主研发的睡眠呼吸机,该机器拥有动态睡眠追踪技术、动态潮气量追踪技术、容量累积技术以及随感算法等数智技术,可以实时追踪使用者的呼吸特点,根据不同人群匹配不同的呼吸模式,能在短期内适应使用者,从而辅助睡眠。

除了线上线下的区分外,各家机构在治疗路径上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化:在上述提到的心理诊疗、非药物疗法外,麻醉诊疗、中医等特色诊疗也相继出现。

比如位于成都的隐麓睡眠中心就是国内第一家独立的麻醉专科医疗机构,其通过麻醉创新诊疗来构建睡眠健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据机构官网介绍,隐麓睡眠中心基于MDT医学循证,采取的是“适量—减量—停药”的新慢病治疗逻辑,以麻醉创新诊疗技术为核心,根据个体差异定制药物、物理、心理的多模式治疗方案,专门帮助顽固性失眠、难治性抑郁以及药物依赖患者。

今年6月刚成立的上海安德鲁圣蕊慈门诊部中医失眠特色门诊则以多学科联合诊疗、全方面解决睡眠问题为特色,根据不同人群不同体质的特点,运用中药内服(汤药、茶饮)、适宜技术外治法(针灸疗法、拔罐、助眠香囊、中药泡脚、药膳)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此外,随着一些新的睡眠健康理念出现,机构们在具体的路径上也出现了不同。“解决睡眠问题第一步是先学会睡个好觉。生活方式主要分为吃、动、睡,通过这三步的改善即可解决慢病问题,即通过干预慢病患者生活的饮食、运动量和睡眠节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让患者知信行并逐步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技巧和方法,找回健康状态。”速眠科技创始人韩振亚在公开场合表示。

于是,基于生活方式医学的理念,速眠科技与中国睡眠研究会、京东健康一起成立了京东健康优眠中心,该中心面向全民传递健康睡眠生活方式,开展互联网义诊服务,用户在家就能获取睡眠健康解决方案。另外,依托线上京东健康优眠中心、线下三甲医院睡眠中心及优眠门诊网络,速眠在全国设立睡眠医学专家基地,推动睡眠分级诊疗,以缓解睡眠疾病医患供需矛盾。

在商业模式上,睡眠健康机构也在进行一些尝试。例如在北京、广州两地布局的安忻睡眠门诊构建了商保支付体系,现已与覆盖全球的数十家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建立了直接结算业务,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与保险理赔服务,同时还为客户提供绿色转诊多网络医院通道。

在2019年进入中国的达拉斯睡眠健康集团则是选择了与公立医院或民营机构携手共建区域化国际化数字化睡眠医学中心。以民营机构为例,达拉斯睡眠健康集团一是基于自身在美国睡眠健康市场积累的经验,帮助医院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诊疗流程、诊断标准及管理体系;二是帮助医院引进并应用国际最前沿的诊断、治疗设备;三是依靠美国著名的专业医生资源及前沿诊疗经验,培训并帮助中国医院、医生提升睡眠医疗诊疗水平;四是为民营睡眠医学中心提供专业人才培训、睡眠健康管理以及助眠产品选择等服务。

睡眠健康机构路径图 动脉网制图

综上发现,我国睡眠健康行业已经走出多种路径,并寻找到一些新的可能,市场格局正被重塑。不过,于行业而言,当下尚处起步期,任重道远,仍需产业各方的持续创新与不断积淀。

新突破正在发生,睡眠健康的未来与更多可能

正如硬币的两面,在睡眠健康受到重视的当下,企业在此布局与创业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现阶段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比如我国睡眠医学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以国际注册多导睡眠技师为例,我国目前仅有3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另外,行业尚缺乏统一标准,用户意识也亟待提高。

针对此,动脉网结合行业人士访谈,对睡眠健康机构有三点建议。

一是重视互联网医疗建设,以推动睡眠医学的发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专科主任主任医师詹淑琴此前告诉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相关平台能够为失眠患者等群体进行在线的病情评估,使患者不用到现场,节约了时间成本。此外,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以詹淑琴主任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中心为例,该中心就是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对全国患者开放,使各地的患者能便捷地在线上找到詹主任团队,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二是关注数字疗法在睡眠健康场景的运用。眼下,CBT-I作为针对睡眠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正被行业广泛接受。该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行为及睡眠习惯等多方面因素,进而改善失眠,包括芝兰健康,速眠、正岸科技和望里科技等皆在布局。

当然,数字疗法还需持续提高便利性,即软件能带给用户好的体验感,让病人用起来比较简单。毕竟临床医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有的年龄比较大,受教育水平不高,越简洁的界面和越简单的操作他们越能接受。然后是增加病人的依从性,这是绝大多数行为数字疗法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比如通过增加交互能力让病人能感兴趣和愿意长期使用等。

三是在药物和心理干预之外,亟需新的创新产品。这是在于,尽管药物对睡眠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包括白天过度嗜睡、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认知障碍、依赖和难以戒断。同时,这些药物往往也应用于精神类疾病,为普通人群所排斥。

因此,市场亟需新的辅助技术,比如速眠推出的以磁场物理干扰技术为核心的系统,其能提供非药物、无创的干预,副作用比较小,患者的依从性也比较高,实现了对药物和心理干预这一传统解决方案的补充。

相信,随着人们对睡眠健康的重视,睡眠健康行业的发展还将处于上升期。只是需要注意的是,行业需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睡眠体验。

毕竟,在日渐焦虑的时代,睡个好觉变得越来越稀缺和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