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械企加码“本土化”,中国企业还能吃多久政策红利?
来源:众成医械
2022/6/17 14:18:59

近日,西门子医疗中国正式发布了全新“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宣布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以一家“中国公司”身份,深度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

除了西门子医疗,近年,美敦力、飞利浦、GE等跨国械企等也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2021年,GE医疗与无锡高新区签署“智能医疗产业战略合作备忘录”,新增亿元级研发投入并新引进十余款高端医疗设备进行本地化生产;2021飞利浦宣布在中国成立了三个创新中心,覆盖"精准诊断"、"图像引导介入治疗"、"互联关护"和"健康生活"四大业务板块;今年美敦力宣布3亿元投资临港……

为什么跨国械企近年来纷纷加快本土化布局,而中国市场又在他们的财务报表中占据了什么地位?

01

中国市场贡献度上升

以西门子为例,根据西门子医疗发布的2021财年(2020年9月30日-2021年9月30日)业绩报告显示,其营收达180亿欧元,而在中国市场,西门子医疗总营收24亿欧元,同比增长24%,接近亚太区营收的50%,是除德国本土外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

另一械企巨头飞利浦2021年年报显示,企医疗业务(诊断治疗与互联关护业务)营收为146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率约为13.6%。

此外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何国伟曾公开表示:“中国是飞利浦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并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科技市场之一。飞利浦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创新投入,令创新资源更加贴近关键市场。”

02

进口产品限制采购

除了看好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无限潜力,国内进口医疗器械限制采购措施密集出台也是跨国械企加快本土化进程的催化剂。

今年4月安徽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所有公立医疗机构,自2022年6月1日起,未经批准,禁止采购进口产品。

此外,山西、广东、四川等地发布了进一步规范进口产品采购的通知。广东省2021年3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省级卫生健康机构进口产品目录清单的公示》提出,可采购进口医疗设备数量从2019年的132种骤减为46种;四川省亦明确规定只有59种医疗设备,可直接采购进口产品。

随着创新技术提升及扶持政策出台,我国医疗器械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快,多产品国产化率提升。

据众成数科统计,2017-2021年期间,国产化率高于50%的品种数量逐年增长,从2017年810项增至2021年907项,近5年进口替代优势品类复合增长率为2.87%。

   

数据来源:JOINCHAIN®众成数科

此外,国产产品零突破成绩显著,2017年国产化率为0%的二级产品类别数量达74项,而2021年减少至52项,越来越多领域的产品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数据来源:JOINCHAIN®众成数科

随着政策出台及国产替代加速,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承压。为了应对挑战,跨国企业将目光聚焦在本土化上,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王皓在采访中表示,将通过创新及提升国产化率等方式尝试突破进口产品限制采购。

03

本土化升级

除了速度加快,跨国械企的本土化质量也在逐步提升,从生产本土化向研发本土化覆盖。

据悉,西门子医疗中国将逐步推进实现全产品线本土化生产,并表示将会加强基于中国市场需要的创新研发。

目前西门子医疗在国内拥有上海和深圳、无锡三个研发生产基地,其中上海研发和生产基地有80%的零部件来自周边供应商,超过70%的产品销往海外。此外总投资达30亿元的上海实验室诊断工厂,也将于今年年底落成,该工厂是西门子医疗亚太地区的首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基地。而瓦里安全球创新中心也将在北京正式启用。

无独有偶,飞利浦也于近年推进本土化升级,接连在中国成立了深圳、苏州、上海三个创新中心,覆盖"精准诊断"、"图像引导介入治疗"、"互联关护"和"健康生活"四大业务板块,其中苏州研发中心承担了全球近90%的研发工作,包括许多重要的零部件创新。

在本土化方面,跨国械企已经展现出足够的诚意或者说野心,对本土企业来说,政策的红利还能吃多久呢?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