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 OEA成都办公室 协办:“今日光电”微信公众平台 时间: 2021年11月27日(周六) 下午 14:00-16:10(北京时间)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永教授致辞 14:05-14:10 OEA执行主编洪明辉院士介绍期刊 14:10-14:50 刘志军教授学术报告 14:50-15:30 汪相如研究员学术报告 15:30-16:10 张静副教授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30分钟,提问10分钟) 致辞嘉宾 刘永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学院副院长 OEA执行主编 洪明辉 院士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直播地址 蔻享直播: 知乎直播: https://www.zhihu.com/theater/17743 或在知乎APP搜索“看风景的蜗牛君” 红外超表面中的杂化模式共振新效应 超材料单元与单元间或者单元内的耦合会导致模式杂化,为探究光学微结构共振现象和光场调控以及分子传感等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维度和空间。本报告介绍我们基于耦合杂化效应实现的新颖红外超表面。首先,基于单元间的耦合,我们制备了红外传输线超表面,观测了角度调控的复合左右手表面波模式。其次,利用多个磁偶极子的耦合杂化,我们实现了特殊的磁涡旋模式和磁四极子模式,这些模式具有高品质因子、偏振选择性以及灵敏的折射率传感等特性。最后,我们介绍周期性超材料表面的光散射现象和规律,结果表明,当共振波长接近或小于单元尺寸时,光散射是超表面光谱表征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2000年和2003年于四川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从事微结构光学和红外器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企业合作项目等10余项,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CLEO)等国际会议做学术报告4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先后获得普林斯顿大学Honorific Fellowship、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四川省特聘专家等荣誉和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博士生导师,IEEE、OSA会员。长期从事新体制现代空间光学工程、微波工程应用的电磁调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近二十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光场调控技术、光学相控阵技术、可重构液晶微波技术、液晶光电子器件技术等。在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上特邀报告30余次,申请/授权专利40余项。 人工智能在显微技术领域的应用 显微领域的光学采集系统是分析微观细胞的形态和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为实现微观细胞的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和进行定量分析精准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报告主要介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在显微领域的应用。首先,基于快速且无标记的定量相位成像模式(QPI),我们将其与机器学习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光学系统的稳定性,突破QPI特异性受限问题。其次,基于传统梯度方法和深度学习掩模注意力机制,我们提出了应用于显微图像的自动对焦模型,实现了不同应用场景的准确对焦。此外,针对重叠细胞、复杂背景显微图像以及分布不均衡样本,我们改进了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检测模型,降低模型过拟合几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目标检测的平均精确率。最后,由于监督学习需要标注大量的样本,针对医疗数据稀缺的问题,我们研究并提出了基于零样本学习的目标分类和检测模型,通过对一个已知数据集和类别的属性定义,实现对未知数据集的分类和检测。 主持人: ●推荐阅读● ● OEA封面 | 全介质超表面中高品质因子谐振产生及应用【刘艳教授&甘雪涛教授】 ● OEA | 使用双ε近零共振的电控可调超表面实现超高消光比的调制【新加坡滕京华教授团队】 ● OEA 内封 |【南开大学陈树琪教授课题组】人工微结构使波场调控走向多维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光电进展 Opto-Electronic Advances (OEA) 是一本同行评议的英文学术月刊,创刊于2018年3月,已被SCI、EI、Scopus、DOAJ、CA和ICI等数据库收录,JCR影响因子9.682。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主办并出版,面向全球发行。 OEA针对光电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成果,快速报道国内外最新的科研热点进展。期刊栏目包括原创论文、综述和快讯等。
14:0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