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一次性内窥镜市场非常火热,不仅频繁有相关公司获得大额融资,更有赛道玩家走到了上市的关口。
港交所数据显示,近日从事一次性内窥镜赛道企业新光维医疗正式递交招股书,申请在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与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若新光维成功上市,将成为国内一次性内窥镜第一股。随着赛道诞生上市公司,又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利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道指出,新光维是国内唯一一家在高性能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技术、超高清医用成像技术、3D医用成像技术、特殊光医用成像技术及超细内窥镜成像技术领域均已布局的医用内窥镜企业。
从公开资料可见,新光维医疗成立于2016年,成立仅4年时间便走到上市关口。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新光维医疗的营收分别为1038.9万、3222.2万和 3196.9万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3083.6万、3057.1万和 4652.8万元人民币。
企业的成长,也是行业在成长的缩影。另据统计,仅9月一个月时间,在内窥镜赛道上出现的过亿元融资就有3起。其中涉及到的资方包括红杉资本、腾讯、中信医疗基金和长安私人资本、歌路资本等。赛道热度可见一斑。
有行业人士指出,目前资本市场对一次性内窥镜市场看中的原因在于,国内内窥镜市场极为庞大。随着一次性内窥镜向耗材化转变的趋势,加上国内年超7000万例的诊疗量,可以看出该市场空间巨大。
从政策角度来看,我国对一次性内窥镜的发展表现出鼓励的态度。
早前国家和各地方通过相应政策促进内窥镜企业发展,加速推进国产替代。例如,各地方降低进口医疗器械数量、国家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和审批,为国产内窥镜企业扫清发展的政策障碍。
受利好政策影响,分级诊疗推动下沉市场的发展、以及微创手术的发展等因素所推动,预计中国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231亿元人民币增至2030年的624亿元人民币。
作为医疗过程中重要的检查手段,内窥镜一直被各大医院广泛使用。但因为成本高昂,一直以来都采用器具复用。所以,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交叉感染一直困扰着医患双方。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次性内窥镜登上历史舞台。
一次性产品不仅有效的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降低了医院消毒、整理的隐性成本,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
有行业报道指出,一次性内窥镜的优点还包括没有磨损,每次使用全新的镜头保证了检查效果;一次性的产品还可以降低医院的使用成本,使其更好的向下沉市场推广。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未来,内窥镜在基层医疗的使用率将会持续增高,作为创新医疗器械,一次性内窥镜的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加大。
动脉网曾指出,传统内窥镜的产品进院价较高,基层医院难以负担。但是,若选择一次性内窥镜,医院初次采购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根据新光维招股书指出,中国医用内窥镜的市场几乎全被国外品牌所享有,例如奥林巴斯、富士、史赛克等品牌。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却极低,2020年国产医用内窥镜的占比仅为5.6%。
由此可见,国产内窥镜正在加快国产替代的进程,国产品牌的市场也将快速扩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30年国产品牌的渗透率将达到27.7%。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预计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的规模将从2020年的203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396亿美元。而全球一次性使用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108.4百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528.3百万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3392.8百万美元,到2030年,或许将会达到9222.2百万美元。
中国市场上,该领域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增至人民币14.2亿元,到2030年进一步增至人民币93.7亿元。
但随着一次性内窥镜的出现,这一情况或将发生扭转。有行业报道指出,一次性内窥镜的设计理念、成本控制等各方面与传统内窥镜截然不同,这就使得原本的优势企业失去了先发优势。对于国内的一次性内窥镜企业而言,双方处在统一起跑线上竞争。
而且,根据行业报道指出,目前我国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若该产品能实现大规模推广使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情况并非难事,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