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值耗材细分领域报告
2022/2/16 16:52:05 来源:火石创造 刘国明
本文对高值耗材的血管介入导管、神经介入器械、眼科耗材三个细分领域的国内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相关细分领域面临的困境和存在机会,并对2021年高值耗材领域国内重点事件进行了整理。


01
血管介入导管分析      



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微创性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多、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未来医学的重要发展趋势。而介入治疗技术中,血管介入治疗是技术要求和进入壁垒最高的细分领域,相关耗材在高值耗材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其中必不可少、价值量高的耗材之一便是各种血管介入导管产品。

1.血管介入导管的分类、结构及材料
血管介入导管是血管介入诊疗必需器械,属于医用特殊类导管,种类繁多,其科技含量和技术要求高,常用到的主要导管包括微导管、导引导管(指引导管)、球囊导管、中间导管等。通常,一台血管介入手术中,要将几种不同类型的血管介入导管搭配使用。

血管介入导管管壁结构又可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三层结构。外层决定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血管内壁的摩擦力,通常为聚酰胺、聚氨酯及亲水涂层等材料制成;中间层是不锈钢丝或纤维丝编织结构,使导腔不会塌陷、抗折;内层材料主要为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减少球囊、支架等介入材料与导管内腔的摩擦阻力、预防血栓的作用。

血管介入导管纵向结构大致可分为柔软可视头端(具有铂铱合金显影标记)、中间段、抗折段、扭控段等部分,部分具有特殊功能的导管还具有其他结构,如球囊导管具有球囊结构。

表1:血管介入导管常用材料

来源:火石创造公开数据整理

2.国内血管介入导管产品及企业概况
2.1 国产血管介入导管产品及企业
目前,国内企业在血管介入导管领域进步较快,近年来获批产品快速增多。相关产品已经覆盖了从冠脉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到神经介入等重要领域,冠脉介入导管领域相对成熟,神经和外周介入领域进步较快。

企业方面,微创医疗(含下属企业)血管介入导管上市产品最为全面,覆盖了冠脉、外周、神经血管介入等领域;惠泰医疗、业聚实业、巴泰医疗等企业在冠脉、外周领域有导管产品上市;心玮医疗、归创通桥在外周、神经血管介入领域有产品上市;而乐普医疗、康德莱上市产品主要集中在冠脉介入领域。
表2:国产血管介入导管主要企业及产品布局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2.2 进口血管介入导管产品及企业
目前,外周和神经血管介入导管产品还是以进口为主,主要企业有美敦力、泰尔茂、波士顿科学等国际巨头企业,产品线布局全面,种类丰富。美敦力和史塞克在神经血管领域具有较明显的产品优势。
表3:进口血管介入导管主要企业及产品布局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2.3 国产血管介入导管获批数量分析
从近5年国产微导管、导引导管、球囊导管三大主要门类血管介入导管的获批数据来看,获批数据均呈增长趋势。其中,球囊导管占主要获批数量,微导管和导引导管获批数量近两年增长明显,国产产品品类丰富度增强。 

图1:国产血管介入导管获批情况(单位:个)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从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神经血管介入导管产品获批情况来看,国产产品基本都是在2019年以来获批,且获批数量快速增长,这也表明在神经介入导管领域,国内企业在快速崛起。 

图2:国产神经介入导管获批情况(单位:个)
来源:火石创造数据库
3.国产血管介入导管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
目前,国产血管介入导管市场份额较低,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加工工艺、细分参数上和国外巨头还有较大差距,有很长的追赶空间;上市产品数量较少,产品线过于单一;品牌认知及医生使用习惯培养欠缺,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多数产品为近年才获批上市,品牌影响力弱。

然而,国内企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值耗材集采政策的推进,有助于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迅速崛起,快速提高市场份额,虽然在血管介入导管领域国内企业还未成熟,能符合集采预期的产品较少,但冠脉球囊导管的集采开启了国产高端导管产品集采的大门,未来随着国产产品获批数量的增多,其他产品也具有一定机会进入集采。

02
神经介入器械分析      



1. 神经介入器械的分类
神经介入器械主要用于神经介入诊断或治疗人体脑血管病,其科技、价值含量高,属高值耗材类产品。神经介入器械通常分为通路类、出血类、缺血类三大类。

2. 国内神经介入器械市场现状
我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发展迅速,据心玮医疗招股书显示,2019年我国神经介入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增速为22.45%,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增速较快。 

图3: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亿元)及增速(%)
来源:心玮医疗招股书

3.机械取栓器械赛道潜力最佳
我国神经介入取栓器械处于发展早期,渗透率较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脑梗死是机械取栓器械主要的适应症人群,基数大。脑梗死占据了脑血管患病住院人数的65%以上,是最主要的缺血类脑血管疾病。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渗透率仅约 1.18%,但渗透率提升增速明显。 

图4:中国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渗透率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4. 国内神经介入器械主要企业
国内企业在神级介入器械领域发展时间较短,较早入局的产品主要有微导丝、颅内扩张支架、弹簧圈等,而取栓支架、抽吸导管、中间导管等产品近几年才陆续获批。

表4:神经介入器械国内企业及产品获批情况

来源:火石创造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5. 神经介入器械行业发展限制因素
神经介入治疗术在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相关器械在我国医生培育及临床推广方面还处于较早阶段,能够开展相应手术的医院和医生数量较少,是限制神经介入器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神经介入器械目前以进口产品为主,产品价格普遍较高,与药物治疗价格相比,不具备优势,国产产品崛起还需时间;国内神经介入器械企业多为研发型初创企业,在综合竞争能力上同外国巨头存在较大差距。

03
眼科高值耗材分析      



1.眼科疾病呈高发趋势
近年,我国眼科医疗诊疗人次持续上升,2019年眼科诊疗人次达到1.27亿次,2015-2019复合增长率为4.97%,2020年我国眼科诊疗人次达1.33亿人次。
 

图5:我国眼科诊疗人次及增速
来源:火石创造公开资料整理

2.国内眼科高值耗材市场现状
2.1国内眼科高值耗材市场分析
据医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眼科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约为76亿元,同比增长16.92%,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图6:我国眼科高值耗材市场规模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版)

国内眼科高值耗材目前主要以进口为主。国内眼科高值耗材市场主要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人工晶体、角膜塑形镜为主。国内眼科耗材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上市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多数眼科高值耗材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国内企业同国外跨国巨头相比,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和品牌壁垒。

2.2 代表产品1-人工晶体国内现状分析
人工晶体是指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透镜,主要用于白内障术摘除晶状体的替代,以及用于ICL(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植入治疗屈光不正,是全世界用量最大的植入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国内人工晶体市场主要以人工晶状体为主,屈光人工晶体占比较小。2014-2019年我国白内障手术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1%。我国CSR(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水平较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低于印度CSR水平,我国CSR有广阔提升空间,对人工晶状体需求量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图7:我国白内障手术量、CSR及增速
来源:爱博医疗招股书

我国大部分企业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以多焦点、软式人工晶状体为代表的高端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国内人工晶状体高端市场主要品牌有美国的爱尔康、眼力健、博士伦和德国的蔡司,本土企业爱博诺德、昊海生科、冠昊生物等企业近年也取得了快速成长,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人工晶状体为主,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2.3 代表产品2-角膜塑形镜国内现状分析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角膜塑形镜的销量大概是160-180万片(80-90万副),行业渗透率尚且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渗透水平。目前国内市场角膜塑形镜外资品牌主要有亨泰、阿尔法、DreamLite、C&E等,国内品牌主要有欧普康视的梦戴维和爱博诺德的普诺瞳以及上海艾康特,其中欧普康视的梦戴维2019年销量40.88万片,国内市占率第一。

角膜塑形镜需要高透氧性材料以及精密的镜片设计,这也是限制其他潜在进入者的主要壁垒。国内企业爱博诺德在原材料方面已有布局,企业已于2017年启动了自制材料的研发,目前公司自已获得了药监部门批准,可以使用自制原材料生产角膜塑形镜。

3.眼科高值耗材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和制造设备高度依赖进口。以人工晶状体为例,对国内人工晶状体生产厂家而言,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原材料丙烯酸酯、加工晶体所用的设备等均高度依赖进口,原材料和相关设备的落后制约了人工晶状体工艺在中国的研发及应用。

产业链中游产品主要市场被外资企业占据,国内中游眼科耗材企业在技术、资金方面尚不具备与外资巨头竞争的实力。此外,眼科高值耗材消费属性相对较强,产品品牌建设与外资巨头还存在较大差距,行业市场主要被外资品牌产品垄断。

产业链下游民营眼科医院壮大,眼科高值耗材需求增加。近年,国家频出利好,鼓励社会办医,民营眼科医疗机构逐渐发展壮大,对眼科高值耗材的采购需求增加。

04
2021年我国高值耗材领域事件盘点(部分)      



1.高值耗材集采


2.获批上市重磅产品


3.重点融资事件


05
行业展望          




近两年,高值耗材集采从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均已展开,眼科高值耗材产品也在其中,集采或导致部分产品院端市场重分配,市场迎来新一轮洗牌。研发能力强、产品布局完善的国内企业将脱颖而出,与外资企业展开同台竞争。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转发】迈瑞医疗与科曼医疗的专利纷争:一场关于... 下一篇:从知识产权角度看联影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