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周血管介入国产化进程加快,或超速完成心血管复制之路
2021/5/24 14:20:21 来源:Eshare医械汇

5月17日消息,心凯诺医疗的“取栓装置(SkyFlow®)”正式获得NMPA注册审批,获准上市。心凯诺医疗是一家血管微创介入产品研发生产商,拥有神经介入和外周介入两大产品线。

 

冠脉支架国采后,国内企业不约而同都选择加速布局心脏瓣膜、电生理、手术机器人等创新医疗器械赛道。在众多创新赛道中,神经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备受关注。

 

目前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发展明显滞后于心血管介入治疗,随着龙头企业的加码,未来将迎来国产发展浪潮。


高速发展的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市场


神经介入: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

神经介入主要用于脑血管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股动脉(或股静脉、颈动脉、桡动脉等脑部相关血管)穿刺,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在X线透视下,通过穿刺设备并利用特殊的导管到达颈部或者颅内血管,诊断和治疗颈部或者颅内血管、脊髓血管的病变。

 

脑血管病症状复杂多样,神经介入要解决狭窄问题、脑血管形成的“气泡”动脉瘤、缺血性卒中等多种问题。所以对比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手术更加困难,对手术的技术、器材等要求更高,因此被誉为介入手术皇冠上的明珠。

 

脑血管疾病中的脑卒中是高死亡率与高致残率的疾病。由于生活方式问题及人口老龄化,发病率持续上升,由此推动神经介入器械市场高速增长。据医械汇测算,2019年神经介入市场规模为63亿元。

 


外周血管介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外周血管疾病包括外周動脈疾病和外周靜脈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心脑外血管,亦可发生于胸腹主动脉血管,但更常发生于下肢。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2019》,我国的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基数超过4500万,下肢静脉疾病的患病率为8.89%,即有近1亿的患者。

 

随著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疾病逐渐成为中国严重的健康问题。随著诊断技术和知识的提高,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迎来快速增长。据医械汇测算,2019年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达到98亿元。

 

另外从患病基数来看,我国冠心病患者有1100万,脑卒中患者1300万,外周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是其他疾病的数倍。未来外周介入领域必然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产替代正在拉开帷幕


目前神经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如同20年前的血管介入市场一样,进口企业居主导地位,占据超90%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不过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国产替代政策的支持,国产企业在神经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的布局正逐渐完善。例如,归创通桥目前有9款产品处于临床或注册阶段,且预计2025年底前将有19款神经介入产品获批。


 

在产品质量上,神经外科医生薛承景表示:“国产神经介入产品在质量上已有较大的进步,与进口产品的差距越来越小,甚至部分产品的部分指标优于进口产品。”


在企业营收上,微创神通、沛嘉医疗、心玮医疗、归创通桥、心脉医疗等国产企业已有多款产品上市,并实现规模营收。

 




伴随治疗渗透率提高以及基层需求释放,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中国潜在市场巨大,神经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是最具成长性的国产创新器械细分赛道之一。随着国产替代潮来临及创新器械企业的崛起,我国本土介入器械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转发】2024年8月监护设备市场分析报告 下一篇:医疗器械行业设备投放模式的合规性探讨及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