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领域再迎“千万”融资,增速“最快”领跑骨科赛道
2021/7/19 15:49:15 来源:Eshare医械汇

近日,聚焦运动医学耗材领域的纳华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其研发的“纳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于运动医学中。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出,全民健身的号角吹响,运动医学也随之受关注。运动医学发源于骨科创伤学,在中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国内企业虽处于发展早起,但在部分技术上已经具备与进口企业一争高下的能力,国产替代浪潮将至。


风口涌现,50亿市场即将起航


运动医学是骨科中的细分领域,主要诊治与运动有关的骨与关节、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半月板、滑膜等组织的损伤和病变。

 

目前运动医学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运动医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9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接近8%。


根据《医药行业之骨科运动医学专题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运动医学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亿元,同时在骨科细分领域中,运动医学领域增速最快,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5%。


我国运动医学的增长速度更为迅猛,主要原因在于潜在市场需求不断被激发,运动医学市场不断扩容。潜在市场主要来源于运动损伤增加、老龄化加剧以及肥胖率上升。

 

 

其次,医学和科技发展,国产政策的支持,以及运动医学医生的增加,作为骨科领域增速最快的赛道,运动医学正迎来发展的浪潮。


国产逆袭之路,已在关节镜领域开启



由于行业技术壁垒高,国产起步较晚。进口产品在03年左右获批,而国产医学公司则在14年陆续成立。所以以施乐辉、锐适、强生和史赛克等为代表的国际巨头长期占领着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随着技术的提升,以及19年国产运动医学产品进入获批高峰期,国产在运动医学领域逐渐崛起。


上海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世益教授表示,目前国产关节镜手术数量和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人口众多,运动相关的损伤与疾病案例比较丰富,近几年中国运动医学医生在关节镜手术技术方面进步较快,不少手术还是中国独创,如人工韧带与补片、关节镜在关节外的应用、肩关节镜微创技术等。

 

此前我国运动医学领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关节镜为主的运动损伤微创治疗,随着技术的提升,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扩大,未来将在其他领域逐渐实现超越。


材料创新升级,是发展的关键


运动医学相关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有源手术类器械、无源手术器械、植入类耗材和康复类用品。


在植入类耗材上,材料的性能优异程度直接影响着植入物的最终性能,因此运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植入物耗材的创新升级,既需要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又需要较强的可加工性。

 

根据钉体材料工艺不同,植入类耗材可分为钛合金、PEEK材料、可吸收材料和全缝线材料。


图片


从材料的更新迭代来看,目前钛合金正逐渐被取代,钛合金最主要的缺点在于术后进行MRI评估时产生会伪影,无法准确评估移植物的状况。另外对于金属钉迁移和并发症的忧虑,钛合金材料正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PEEK材料由于生物相容性出色,弹性模量更接近人体皮质骨,与核磁共振成像兼容等特性,拥有稳定、利于与骨融合、力学强度出色、易于翻修等优点,已在运动医学领域实现了多例应用,在国际上,它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取代钛合金材料,成为骨植入物原材料的下一代生物材料之一。

 

在可吸收材料上,力学性能、降解特性、生产工艺仍需再探索验证,目前有可吸收材料企业包括施乐辉、Arthrex、DePuy Synthes,国产有所布局的企业较少。另外全缝线材料也是国际研发的热点。

 

目前国产运动医学领域迎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在关节镜领域技术已逐渐能与进口匹敌,但在材料创新研发上,仍由外资主导。国产要想更快的发展,未来仍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待突破。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转发】迈瑞医疗与科曼医疗的专利纷争:一场关于... 下一篇:第一款国产中枢人工听觉重建装置已研制成功!